繁华的夜景的照片

为什么发达国家地区空调那么冷?

宋世泊微信公众号广告
无需收藏、调出本文 - 公众号“宋世泊”
能搜索的随身男装手册
宋世泊微信公众号广告
名仕阅读会员广告
原创消费豪品体验,高端定制参考
少走弯路,省时省钱
名仕阅读会员广告

其实不光是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都是这种情况。对于世泊这种常年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走进这几个地区闹市区的商场、赌场、写字楼,明显感到特别冷。哪怕是路边一个普通超市、快餐厅也都是一样的感觉,虽然我没有随身带着温度计测试。

网上还真有人测过了(以香港为例),港大图书馆夏季室内温度18.5度;

中环邮政总局22.8度。

搜一搜新闻也能发现,美国很多办公室,夏季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度之间,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如果穿太少,肯定会很冷。

 

一. 为什么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夏季冷气温度低呢?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适宜室内温度有一个标准(也就是PPD数据),大约在70华氏度(20摄氏度)左右。这个数据的参考样本是以一个年龄40岁,体重70kg的成年男性代谢率来计算的。

虽说人的年龄、性别不同,对于舒适温度的要求不一样,但是!决定性的是,测试人穿了多少!看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照片,在女士可以穿裙子的季节,图中的男士们还穿着衬衫和夹克。

再比如美剧《广告狂人》,背景也是这个时代,上班期间女士们可以穿短袖、裙子,男士们却依然要穿西装。

夏季室内温度的标准很低,是因为受到着装文化的影响。

不管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这些受西方影响大,着装文化和商务习惯都非常西化的地区,夏季室内18-20度左右,几十年以来一直都是惯例,即使到现在也很难改变。

 

二. 根深蒂固的着装文化难改,不管温度多高,保守的商务场合穿西装已成习惯

现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从能源角度出发,我国明文规定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新加坡标准是24-26度;日本标准是28度。实际温度比这些数据只低不高。

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革新,2005年小泉纯一郎提出“清凉商务”概念,上班族在每年6月 — 9月可以不穿西装,室内温度就可以调高一点。(日语原文:夏期の軽装化キャンペーンやそれに沿った軽装のことで、その実施期間は環境省の想定では6月1日から同年の9月30日まで、となっている。)

虽然倡导清凉着装,但看看下面这张图,除了左边俩年轻小伙子,其他年纪稍长的男士穿夹克、衬衫、卡其裤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上班穿西装在很多日本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让商务人士在工作期间不穿西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美国,空调没有全面普及时,男士夏季穿轻薄透气的泡泡纱西装,天热时,泡泡纱西装是政府议员们的正装,你让他们短衣短裤?不可能。

所以,在商务场所给穿正装的人舒适的温度,是合理且有很必要的,因为着装习惯太难改了,日本哪怕提倡不穿西装十多年,到现在还是满大街的西装商务男,就像我拍到的这样,六月的日本的街头:

8565-8.png

三. 低温有好处,能减少夏季公共场所令人不适的异味

一些公众场合人流量比较大大,你想想,如果在拥挤、狭小的地铁,冷气开得不足,人挤人一身汗臭味多难受;温度高,细菌更容易滋生,你买的蔬菜水果还得放冰箱低温保鲜呢;除了冷气,公共场所还配有新风系统,体感舒适度就相对会更高一些。

而且,冷可以多穿衣服,热除了开冷气没别的办法,温度开低一点,更方便。

可能还有一些因素,涉及到建筑、城市建设和能源问题,就不说了,毕竟我不是这方面专家。


  • Share pos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