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衬衫的历史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搭配正装西服的衬衫应该是法式双叠袖衬衫,并且佩戴袖扣。
袖口成为衬衫的一个重要展示部件,是1530年之后出于御寒的目的才逐渐产生的。当时人们将袖子尾倒折(法式叠袖的雏形),或者另外接上一块布,然后在手腕的部位用绳子(这根绳子后来就发展成了袖扣的近亲袖链)连接,这样袖口前段就会像花朵一样展开,再配合不同质料颜色,非常漂亮。
在当时追求华丽的风气下,这样漂亮的袖口隐藏起来是不该被隐藏的,所以人们使袖口露出外衣若干厘米,让漂亮的袖口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西服形制建立起来,衬衫的这条穿着规则也被保留了下来,长此以往变成了穿着西服的重要规则。既然袖口的露出是为了展现漂亮的袖口,将各种式样的漂亮袖扣展现给大家看看。
袖扣的踪迹很早就出现,能找到关于袖扣的记载,有一份是1684年出自伦敦宪报,记载了一对装有钻石的袖口扣子(cuff buttons);1686年该刊又记载了一对包金的袖口扣子,在英格兰萨福克郡发现了一对饰金单链袖扣,证明了袖扣在17世纪就存在了。但适用袖扣的袖口直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就是法式袖口(又称双层袖口),法国把它称为称为“火枪手袖口(poignet mousquetaire)”,“火枪手袖口”的出现才使袖扣真正成为一种华丽精致的饰品。
有些人认为法式袖口的设计灵感源于1845年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小说中描述Baron Danglars高雅的精致的袖口,“如此的耀眼和奢华,特别是装饰在衬衫袖口的闪闪发光的钻石,还有在扣孔位置垂下的红色彩带。根据小说中描述,才设计出原始的法式袖口。
法式衬衫的特点
法式衬衫是公认最为优雅高贵的衬衫,但目前国内市面上大多数衬衫都是以美式为基础的。比较宽松,不讲究合体贴身。衬衫领子系领带后常常不是很服帖,标准美式衬衫的领子有领尖扣,以扣子方式来固定处于视觉中心的领子部位,是一种平民化的修饰方法,这和美国缺少贵族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美国上流社会生活习俗遵从古老的欧式文化)。法式衬衫的六大基本特点是:高领、领撑槽、法式双叠袖、法式门襟、贴身剪裁、无前胸袋和后褶。
法式衬衫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的法式叠袖。法式衬衫的袖口有衬里的加厚部位比普通衬衫长一倍,长出来的部分穿时要翻叠过来,然后将需要合并的开口处平行并拢,用制作精美的袖扣穿过它固定。
这时候袖口正面看起来不是圆形,而是水滴型。从侧面看,衬衫袖口露出西服袖口,形状是较宽的竖方型,扣子的位置则是镶有金属或宝石,造型各异的法式专用袖扣,看来精美迷人。
所以穿着西装的时候,一般是看不到衬衫的扣子的(胸前的扣子被领带挡住,袖口则采用了专用袖扣)。造型精美的袖扣随着衬衫在西装袖口若隐若现,不光带有几分含蓄,露出来的时候,还让人多了一点惊艳感。
法式衬衫剪裁讲求贴身合体,背部是不会打褶的,完全靠剪裁来完成衬衫加宽效果,着意营造修长优雅的线条。它甚至还专门有收腰的修身款系列等多种体型款。
法式衬衫的领子比普通衬衫要高,这样才能确保衬衫领高于西装领子一定的高度,充分展示这种衬衫露出西装时,两种面料和颜色对比之下高贵挺拔的气质。法式衬衫的领尖后面有一个暗槽,用于插入特制的金属领撑,使领子保持挺直。
这个精巧的做法不光在系领带的时候能使领子保持笔直的斜角度状态,不系领带的时候,领子也可以很挺拔。而且由于领高,两者相加,这种类似高领的效果会自然流露出贵族味道,而简洁整齐没有领尖扣的领子看起来非常舒服。领撑使用高级金属制作,可以弯曲成你喜欢的形状,这样才让领子随着它形成优美的曲线,服帖的覆盖在领带外面。
法式衬衫设计很简洁,没有前襟贴片,扣眼底布加固部分放在里侧,不打领带的时候看起来观感很流畅,这种前襟叫做法式前襟;左前胸没有贴袋的设计,也是法式衬衫的特点之一。
追根溯源,法式衬衫其实是有明确的阶层含义的,虽然这个阶层的覆盖范围一直在下降。在欧美社会,日常都穿着法式衬衫的,往往意味着有点身份。
欧美中产阶级,一般都会有法式衬衫,用于出席正装或礼服场合。在商业界,日常以法式衬衫为基本穿着的,至少是企业中层管理者以上。就像欧美公司中日常穿双排扣佩戴胸袋巾的,必须是董事级职务以上,这也算是个职场潜规则吧。
法式衬衫什么人都可以穿,但最好是讲究生活品质、有点财力的比较合适,因为配套的服饰(高级袖扣、全毛芯定制西装、沿条缝线的真皮底皮鞋)都需要高档、精致。好在,在国内这种潜规则并没有被多数人认知认可,每个人都可以日常穿着没有问题,但在搭配上要讲究、得体,别坠了法式衬衫的绅士派头。